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JET - Creative - Handicraft - 陶味食具 Cupclay
電郵地址
密碼
submit
submit
CLOSE
issue AUG 2015 VOL: 156
2015-07-31 06:00:00
陶味食具 Cupclay
畢業於產品設計,Kit在學時已開始學習陶藝。「其中一科以發掘不同的物料製作產品,而我剛好被分配做陶瓷,因而初次接觸。」Kit坦言,陶藝是一門不容易的手藝,尤其拉坯的步驟,稍一差池就可以毀掉整個創作。「我用了很多時間練習拉坯。首先,拉坯前要先把陶泥搓好,確保泥中沒有任何氣泡,不然燒烘時便會出現裂痕;之後放在轉盤上進行拉坯步驟,手指和掌心在陶泥的旋轉下慢慢捏出想要的形狀,要注意不能把陶泥捏得太薄,否則推出盤時會倒塌;修坯時需要在作品上加入一些細節,如坑紋或坯腳等等,要確保陶泥維持在一個不太乾和濕潤的狀態。單單是掌握這些小節,已花了很多時間。」

陶瓷創作可分拉坯和手塑形兩種,後者全以手作捏泥造型,非常講究經驗和手藝,而Kit認為陶泥的可愛之處在於它的可變性。「基本上,陶泥的主要成份是泥土,我曾經為菜園新村創作一系列食具,以村內『先鋒田』的泥土作陶泥創作,並以苦瓜、燈籠椒、菜葉等食物作倒模,燒烘出來的陶具既有自然的泥田色,亦有農作物的紋理。」若要數到她個人的實驗之作,必然是其畢業作品Once食具系列。「我想嘗試用另類的原材料混合陶泥創作,於是便尋覓一些跟陶泥同樣具有差不多熔點的東西,因此想到玻璃。以白陶泥做好塑形後,先把它放到爐內以800oC至900oC塑燒,待它冷卻後,便將打碎了的玻璃片放在器皿上,再次放入爐中以1260oC燒烘,玻璃碎便會逐漸熔解,混和在陶器的表面,造成了特別的藍染效果。」玻璃亦會在出爐後因冷縮熱脹而產生爆裂,形成一些自然的裂紋,因此即使有倒模翻做,每個作品亦不會完全一樣。

除了在學時期創作的幾個食具系列,Kit近來亦積極開發陶瓷小首飾和小型食具座。尤其愛畫貓畫熊,融入陶器之中。「只要在塑燒後,以彩繪陶瓷畫上所需線條,再塗上能抵禦高溫的透明膠後作第二次燒烘就可以了。」這些劃上了貓臉和熊人的白陶桌上小品,經彩繪後徒添了幾分現代感,一下子把古板的陶器變得年輕化。而她個人最喜歡的,還是最純淨天然的手塑作品。「因為夠raw,而且我也會故意不把線條造得太有規則,這樣才好玩。」若果你也酷愛這份陶味,不妨到Cupclay Facebook專頁訂造陶具,或可到Design Port及利記士多挑選現成作品,感受陶泥的樸質氣息。
issue JUL 2015 VOL: 155
2015-06-30 06:00:00
泡出蠟燭道
原來世上有一種品味叫「蠟燭道」。喜歡蠟燭之人,大多是注重蠟燭本身的形態,或是鍾情搖曳不定的浪漫燭光,但少有人喜歡點蠟燭的過程。BeCandle的創辦人Xavier Tsang則開闢覓徑,將茶道融入蠟燭設計,把本來三秒即逝的點蠟燭過程,變成雅逸的泡茶體驗,他認為:「點蠟燭都可以像泡茶一樣,既要專注,亦可以跟別人共享,像品茶一樣,我稱之為蠟燭道。」

話說Xavier的大學本科為工程系,跟現下的設計專業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大學Year 2曾接觸過設計的科目,覺得比起沉悶的工程學科有趣得多,於是密密留意相關的升學前景。」自始他一心歸向設計,在中大畢業後輾轉到意大利修讀設計,其後來往意港兩地做過不少品牌的in-house designer,2009年更與拍檔成立了Atelier Poesia工作室專攻家具設計,後來亦因一個小念頭把一顆心繫在蠟燭。「當時在思考一些能融入生活的設計項目,希望有機會成為實驗性的設計系列。碰巧一次在台灣一位朋友家裡,看著他泡茶悠然自得,然後一伙人一起用茶談天說地,忽爾靈機一動,試把這個精神和概念放在蠟燭設計上。」

其時,Xavier已創作過不少盞鬼的蠟燭作品,如卡式帶、腸粉、撥輪電話、字典、點心形狀的蠟燭,將茶道引入之後,BeCandle更是脫胎換骨,從形狀的突破轉換到「儀式」的昇華。「最先的蠟燭道以『一小時蠟燭圈』面世。先將天然蜂蠟弄暖至液體,並倒在托盤上讓它在室溫中凝固,再用鐵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