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JET - Design - Home Tour - Bilge Nur Saltik 土耳其幻象
電郵地址
密碼
submit
submit
CLOSE
issue JAN 2016 VOL: 161
2016-01-01 20:14
Bilge Nur Saltik 土耳其幻象

Bilge Nur Saltik乃土耳其後生女一名,於倫敦Royal College of Art跟隨花樣中年Tord Boontje學習product design。有這個背景,Saltik當然沒有忘本,她年紀輕輕,不過最大心願是透過現代工業技術、設計,去保存傳統文化、技術。

所以,見到她的新設計,總會想起去旅行時買的紀念品工藝品。不過大部分旅遊紀念品總會在傳統工藝及「娘味濃」之間走鋼線……Saltik成功之處,就是洗去俗氣娘味,令傳統工藝走入現代生活。例如那組OP-Vases,她就用上傳統伊斯坦堡手製玻璃技藝,去營造萬花筒效果。再者,OP-Vases作為一個花樽,它是掉轉身分反客為主。因為傳統花樽只是一個容器,用來插花。OP-vases就將一朵花完全罩起(背後當然有預留空間抖氣),光線+玻璃+花朵就組成完美萬花筒效果,不同角度望過去效果各異,簡單一招就靚爆玻璃。
Saltik極度沉迷這種low tech玻璃視覺效果,達到玩極唔厭境界。所以她另一組Op-Jects,同樣靠傳統手製玻璃製造幻覺。組合除了有水樽杯杯碟碟,更有掛牆燈。見到那盞燈,就想起《春光乍洩》裡頭玩死兩個大男人的伊瓜蘇瀑布燈,甚至往日茶餐廳、冰室那些萬馬奔騰掛畫、大展鴻圖大鵰兄一樣。將舊有美學種子重新發芽,點都好過為創新而創新搞到鬼五馬六呀。

除了幻覺,Saltik亦喜歡研究日常生活行為。她設計的得獎餐具Share.Food,就是她觀察生活的成果。Share.Food系列的碗碟杯全部玩搖搖板,原來要配合大家分享食物。搖下搖下分下食下,說明有得食並非最重要,大家分才是最寶貴!碗碟杯底部加上螢光粉紅,又可以增加餐桌上的視覺效果。Saltik就這樣倫敦土耳其左右逢源,揸緊文化根源,又可以身處世界潮流之中。■

 

Text : 袓慧 / PHOTO : courtesy of Studio Bilge Nur Saltik

issue JAN 2016 VOL: 161
2016-01-01 15:00
Karakter 丹麥出奇

版權條例一出,牛鬼蛇神現形。

喜歡設計,應該最尊重版權。筆者是病態到在公眾場所會反轉人家檯底驗明正身……現在要保護版權,理應支持。不過版權條例根本志不在保護版權,只是加多條莫須有惡法,旨在對付異見份子打擊反對聲音言論自由,三權合作做世界。Wyman慷慨表明支持二創you have my word都好,不過人家喜歡話拉就拉。

更加爆笑的是,撐版權條例的所謂版權持有人,自己都是靠「抄考」上位賺錢,現在以食老本吊命。舊時因為搭上經濟順風車尸位素餐大半世的既得利益者,都在這個大時代——露底。

至於家具設計,丹麥當然有食之不盡的優良老本。年過半百的經典設計繼續造繼續賣繼續靚之外,當代丹麥人沒有停留於懷緬過去光輝歲月,依然瘋狂推出新設計。現在丹麥品牌例如Normann Copenhagen、Muuto、Manu、Hay、Andtradition、Gubi等商業上一樣大成功。只要想想連香港這個地方都輕易買到以上產品,就知它們滲透力驚人。數一數,以上名字已經在本欄悉數登場﹙證明我們好貼市啊!﹚。不過人家的創作力仍未見底,現在又多個丹麥設計新名字,叫Karakter。他們同樣拒絕食丹麥老本,為了保存個性,甘於大膽創新冒險。所謂Karakter,就是丹麥語character的意思。

設計移民 等足5年
當你以為Karakter要踏上一條怪雞不歸路,他們又會有樸素簡潔(卻不簡單)的設計。遠在南非的設計團隊Anatomy Design,一樣逃不過丹麥人的法眼。Andrea Kleinloog及Megan Hesse and兩個女設計師本來在約翰內斯堡從事室內設計,最後想不到自己的設計會被Karakter帶到米蘭家具展。她們設計的燈飾Lab light外觀簡簡單單,應該想不到將設計由南非移民到歐洲,竟然花了5年時間!

Andrea Kleinloog用一個簡單概念設計出Lab light:叫Lab,因為它的結構就跟實驗室那些用來夾試管的金屬用品一樣。不過經過她剪裁修飾,再配搭好用料之後,一盞檯燈仔就變得簡潔實用,具氣質又帶點菱角。它在南非贏得當地設計展推崇為南非年度「Most Beautiful Object」。不過拿到這個獎後,設計師方認識到殘酷的設計世界!當Lab light見街,查詢者眾時,她們只是手作仔造了五盞燈!於是她們決定成立Anatomy Design,想將這盞小檯燈推出市面之際,才發現南非的生產環境跟市場掣肘多多。因為當地市場及生產技術所限,無法大量生產降低價格,就算整得出但價錢貴無市場;她們更不願意將貨就價作出妥協,改動設計。最後,兩口子自己兼營零售,自己設計自己賣。

直至有個叫Christian Elving(即是後來Karakter的CEO)的丹麥人傳電郵來表示對Lab Light有興趣(她們起初還以為是spam mail!),她們就戰戰兢兢將十盞Lab Light寄到丹麥,心想這次可以衝出南非直搗家具設計風眼:歐洲市場了。因為要符合歐洲燈飾標準、再經歷多次改良、再等待Karakter儲齊足夠設計,可以一次過參與大型展覽………一連串的翻來覆去,足足用了5年時間!這是見到甚麼簡單設計,覺得只要花幾百銀就可以從東莞「淘」回來的香港人所不能理解的。

全文請參閱161期《J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