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JET - Interview - Interview - 演醫生 也治癒自己 吳彥祖
電郵地址
密碼
submit
submit
CLOSE
issue OCT 2015 VOL: 158
2015-10-06 13:00:00
演醫生 也治癒自己 吳彥祖
起初知道《滾蛋吧!Mr.Tumor》(大陸版戲名為《滾蛋吧!腫瘤君》)中吳彥祖飾演一位靚仔醫生,難免覺得演靚仔對吳彥祖來說也太駕輕就熟吧?後來才知道,他接拍這電影時母親因癌症離世不久,梁醫生這個角色不但勾起了傷痛的回憶,也令他投放了前所未有的情緒和個人經驗。看電影時,請好好感受這個經歷傷痛後的吳彥祖。

笑著看癌症電影
先旨聲明,對於癌症主題的電影、電視劇,向來有點戒心,現實生活還遇不夠慘劇嗎,為甚麼找娛樂也要這麼苦。不過,《滾蛋吧!Mr.Tumor》卻不是韓劇式的眼淚轟炸,電影的氣氛反而被性格樂天、幻想力豐富的女主角熊頓(白百何飾)感染,笑聲多於眼淚。片中飾演熊頓主診醫生梁醫生的吳彥祖,甫出場便成為熊頓的男神,俊俏臉容背後,背負著前女友因癌症死亡的悲痛包袱,這角色吸引吳彥祖的,正正是他去年所經歷的事情:「去年五月媽媽因癌症離世,電影那邊在八、九月找我,時間剛剛好,若不是剛經歷了母親的病,我想我未必會接這部戲。」吳彥祖坦言,拍攝的過程勾起他與媽媽抗癌的回憶,並不好受,但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是可以透過電影將正面的訊息帶給觀眾。「我很明白梁醫生的心情,因為在陪伴媽媽醫病的日子見過很多醫生,看過不同的面色,知道他們怎樣將壞消息告訴病人。設身處地想,這些醫生的人生很慘啊,他們不像婦產科醫生天天面對新生命,相反他們每天都是跟別人說對不起你只剩下多少時間,很難想像他們怎樣處理這些情緒。」吳彥祖說,整個過程就像預先為電影做了資料搜集,一看劇本便很明白梁醫生的心情:「若是兩年前接到這個劇本,我根本不會明白他的感受。」

電影中的熊頓幻想力豐富,即使身患癌症,依然只顧想像梁醫生是《Walking Dead》中拯救她脫離喪屍襲擊的英雄,又或者與梁醫生像韓劇一般在湖邊相擁接吻。這樣的人物,原來是來自真人真事的改編,現實中的熊頓是一位著名中國漫畫家,在患上非霍奇金淋巴癌的日子,依然創作不斷,以幽默的漫畫激勵人心,發放正能量。吳彥祖說:「本來講癌症的劇本可以是悲劇,但因為女主角熊頓是一個很特別的人,她以一個樂觀的態度面對癌症和死亡,在生命最後一個階段也常常開開心心的。我認為這個訊息很值得給年輕一代去看,因為很多年輕人不懂面對矛盾或複雜的事,很想人生簡簡單單過,其實遲早也要面對難過的事情,熊頓是一個很好的示範,教大家如何面對這種情緒。這齣電影所帶出的訊息,比起我個人要克服的情緒更加重要。」去年吳媽媽的身體狀況在短時間內走下坡,吳彥祖只能見步行步,忙這忙那,到她突然離開,又要花心神照顧父親,直至半年後拍攝《滾蛋吧!Mr.Tumor》,情緒才有空間浮現。「那段日子一直在醫院拍戲、住宿,勾起很多回憶,情緒也很新鮮。其實拍攝的過程好辛苦,又要演又要處理自己感受,不過可以將情緒放入角色之中,是我拍了這麼多戲唯一可以將親身經驗放進去的。」

全文請參閱158期《JET》。
issue OCT 2015 VOL: 158
2015-10-03 15:50:00
想個女跟佢學跳舞 王仁曼
我沒有女兒,如果有,我一定會從小帶她去王仁曼的芭蕾舞學校,跟隨她學習跳舞之餘,更重要是學做一個有修養的女人,補救現今港女所缺乏的儀態氣質,好讓她長大過後,就算一時想不開去參選港姐,至少有才藝表演令人刮目相看,同時揀老公的時候,也能夠多一點自信。

建構出如此想法,大抵是因為當天親身感受到王仁曼從辦公室步出來時的那份氣派。等了好一陣子後,終於看見王仁曼校長(人人都尊稱她為校長)的真身。與其說校長,我眼中的她更是一位舞后,身上穿起那條俐落的jumpsuit,腕間戴上高貴的蛇形手鐲、珠寶及鑽石手表,絕非同齡女士能夠散發出那份自信美,充分證明她的說話:「當女生學習芭蕾舞之後,看上去有修養一點,儀態好一點,氣質好一點。」

在王仁曼身上,除了充滿著一份高貴的自信美、一陣淡淡的香氛味外,還有一股校長般的威嚴霸氣。無論走到學校哪一處,學生們的嘈雜聲一下子變得靜謐,有學生趕不及收起手上的玩具,即時被校長罵得無地自容。細看之下,原來它不是一件普通玩具,而是訓練腦筋的益智扭計骰,接著她不忘向我強調:「你要替我澄清一下,我絕對不是惡,只是嚴(厲)。中國人有句說話:『嚴師出高徒。』我不嚴(厲)的話,又怎會有高徒出來呢?」她的高徒包括伍宇烈、張天愛、鄭佩佩等人,還有很多名人之後都在其學校受訓,所以說王仁曼是香港舞后,當之無愧。

學芭蕾學修養
請恕筆者是男兒身,實在不大熟悉芭蕾舞是怎麼樣的一回事,自小只認識《天鵝湖》、《胡核夾子》等劇目,而以舞者來說,僅僅聽過翩娜包殊(Pina Bausch)、毛妹和王仁曼的大名。王仁曼試圖開解我:「一般來說,學生來到我學校報名之前,看過芭蕾舞的人數比例很低,很多家長一樣沒看過,只是看到這裡有芭蕾舞班,才送子女來學習。通常家長們對芭蕾舞有一種嚮往,小時候沒有經濟能力,現在環境好一點,就讓子女接觸這項藝術。」她指出,香港芭蕾舞團成立至今約有三十六年,相比法國國家芭蕾舞團長達三百多年的歷史,彼此文化相距甚遠,所以情況值得理解。

為證書跳不好
近年孩子們學芭蕾舞的現象如何,不用多提吧,沒上過幾項興趣班在手的話休想入學,當中鋼琴小提琴功夫班幾乎是必備,學芭蕾舞更是升級版訓練,相信不少怪獸家長不無想過,要讓子女贏在起跑線上,就報王仁曼芭蕾舞學校啦!不過,王仁曼說學芭蕾舞必須要有熱情,為證書的跳不好。「如果小孩子不喜歡芭蕾舞,進展自然會差一點;只是為了證書的,他們更會學得枯燥。幸好我們每年都有大型演出,他們可以穿著漂亮的戲服上台表演,大多都很喜歡,覺得這是個很特別的機會。

「我們很注重演出的,好像今年八月在文化中心舉行的『明日之星大匯演』,就有近一千位學生的演出。子女有份表演,家長一定會買票吧,從而讓他們了解原來芭蕾舞不只考試,不只課室練習,還是一項表演藝術。又例如,每年新春花車大巡遊都有八十多個小朋友出席表演,之前的排練很辛苦,大年初一要去尖沙咀表演,又不能去拜年,有時天氣還很寒冷,但他們心中卻有著一種刻苦精神,學習芭蕾舞往往令他們更專注。每個孩子的每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但他們卻能夠應付功課之餘,又能應付跳舞,亦即是他們懂得如何有紀律地安排時間。」

全文請參閱158期《J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