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JET - Interview - Interview - 我都係香港人囉 杜可風
電郵地址
密碼
submit
submit
CLOSE
issue OCT 2015 VOL: 158
2015-10-12 19:00:00
我都係香港人囉 杜可風
事前訪問已被告知,杜可風必然酒醉受訪。訪問那朝十時到了公園,果然見他一身酒氣飄來,卻精神奕奕吐了一句早晨,隨後跟我在公園坐下來,手中啤酒咔嚓一聲開罐又喝下一口。今年六十有三,一頭標誌式的浪子鬈髮已全然斑白,驟眼看猶似醉漢一名,酒氣重,人卻很清醒;額上坑紋漸深,心境卻是年輕愛漂泊,他打從18歲就離家浪蕩幾十年,唯獨情繫香港,因此才孕育出《香港三部曲》。

三部曲。三代人
「香港給我的東西太多了,我也要回饋她,it's so simple,因為我都係香港人囉。我不懂投資、不會開餐廳,我唯一可以貢獻的,就是拍電影,那我就拍了。」他用一口流利的廣東話夾雜英語開口說第一句。

此《香港三部曲》不同於施叔青或是陳冠中的,杜可風的三部曲乃是非常「當下」的作品,那是關於三代人在同一個時空裡的願景和聲音。「事緣是,去年香港國際電影節邀請我拍一部短片,講城市裡的小孩,講他們的希望與夢想。」原本被冠上《香港2014——仝人教育》之名,後來成了三部曲的第一節「Preschooled」。故事裡幾個互不相識的小孩,一個長期缺乏父母陪伴、一個篤信神佛的小女孩、一個愛寵物的孤獨男生,穿插著酷愛beat box的年輕男生、青澀的女教師,影片幾乎全以角色的自白推進。「我們事前都會跟角色聊天訪問,希望多了解他們。片裡出現的讀白,幾乎全是在訪問中編錄而成的。」這些訪問和尋人工作,全仗在兩位年輕拍檔孫明莉(Jenny)和許志堅(Ken)身上。

後來杜可風聯同Jenny、Ken籌備第二和第三部分,重點放在年青(Preoccupied)和年老一代(Preposterous)身上。剛巧拍攝時遇上雨傘運動,杜可風便很順理成章地把運動融入其中。「我當然要拍呀,那是屬於香港人的時刻,既然年輕人都站出來了,作為電影工作者亦要做一些事。」早前杜琪峯也公開承認,希望以雨傘運動為題材拍一部電影,可惜怕公司「有後果」,只能空有大志。這邊的杜氏則另闢覓徑,索性把《香港三部曲》的計劃端上Kickstarter集資,不賣電影公司的賬,直接從民間搵老細,最後成功募集了逾十二萬美金,過千資助人出錢力撐。「很多人怕拍雨傘的題材,驚返不到大陸,其實怕甚麼呢?我們還有新加坡、台灣、澳門和很多市場。香港人亦不應只關心買樓、等人民幣貶值,我們該對時代作出回應。」

美的是人
杜氏的回應方法,就是三部曲貫徹半紀實半虛構的路線,第二部的切入背景是雨傘運動,當中穿梭了一個繼承父業的年輕女風水師、做建築保育為金鐘畫下插畫地圖的女生、自小憧憬當農夫的男生、樓上的夾band友、尋覓啤酒的爛醉洋漢;到了第三部則是以電車派對作開端,用老人家的speed-dating聚會串連,當中又有天涯歌女、年輕時游水來港的老婦珍珍、老來依然俊朗的李生,連同首部曲出現的孩子和二部曲的年輕人,講述一段從電車遊覽到大浪灣的小情節,由各人自白經歷。

全文請參閱158期《JET》。
issue OCT 2015 VOL: 158
2015-10-09 18:00:00
TISSOT 細味「港.街.情」- 第一輯:戲院里
一條街,經歷時代的變遷,背後盛載了多少故事和歷史,等待我們細心發掘。瑞士天梭表的Chemin des Tourelles自動腕表系列正是以品牌製表廠於1907年在瑞士力洛克﹙Le Locle﹚創建的一條街道命名,如今仍是品牌所在地,滿載歷史意義。同樣,香港亦存在不少歷史悠久、隨著時間變遷的舊街道,天梭表也跟香港同呼吸,多年來見證著這個小城市如何創造及沉澱歷史,今天就讓柳俊江帶領我們遊走香港舊街道,尋訪街道上獨有的老舖工藝,細訴這份香港情懷。第一站,來到中環戲院里,跟擦鞋匠康叔話當年。

戲院里,現在也大概只有這街名還保留「戲院」的蹤跡,走在中環街頭,已不能想像以前在德輔道中與皇后大道中之間是有皇后及娛樂兩家戲院。但那麼多年來,縱使戲院已拆卸,中環已變成商業購物區,在戲院里,卻有一群低頭默默工作的擦鞋匠。康叔年近八十,二十年前開始在戲院里擺檔擦鞋,每天風雨不改,訪問當天早上天文台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以為康叔不會來了,沒想到還是來擺檔,撐一把傘,擺好架生,康叔就開工。
 
「這樣日曬雨淋,不辛苦嗎?」柳俊江問。康叔卻說:「已經比以前好多了,起碼有把傘嘛!十年前,政府未有發牌,要走鬼,哪能拿到那麼多東西走,拿得切鞋箱已好好。擦鞋都不敢坐,寧願踎,怕走鬼時走不及,真的不好彩被人拉,罰錢之餘,還要充公架生,都是生財工具啊!」即使現在康叔是有牌經營,說起來仍猶有餘悸。除了要走鬼,康叔還說,二十年前,戲院里很窄,排滿電單車,唯有在電單車堆旁擺檔,沒得坐,也無瓦遮頭,環境很侷促;是後來有了戲院,又有了蘭桂坊,戲院里才變得企理新淨。

在戲院里擦鞋達二十年,康叔見盡中環的變遷,最令他感嘆是中環愈變愈新,租金亦愈來愈貴。「看著對面的上海灘因為捱不到貴租而搬走,又看著對面的大廈愈起愈高,地舖由平租變貴租,這區現在連大排檔都沒有,美心也要走到隔離兩條街。唯一不變的或者只有畢打行了,天天擦鞋都對住。」康叔說。
 
這條街就連擦鞋匠,也愈做愈少。康叔說,戲院里全盛時期有十幾檔擦鞋匠,但現在只剩下四檔和小巷內的三檔,本身康叔旁邊有一檔,但伯伯去年過世,又少了一個同伴。「現在沒人肯做了,牌照沒人繼承,擦鞋匠只會愈來愈少。」每天要弓著背低頭擦鞋,賺的絕對是辛苦錢。康叔本來在中環碼頭做苦力,年紀大了就轉做擦鞋,無師自通,坦言做得多,就懂了。每個擦鞋匠的技巧都不一樣,全看經驗和顧客喜好,他最自豪的是曾經擦過一雙八萬元的皮鞋。雖說沒特別技巧,但看康叔為柳俊江擦鞋,又抹鞋油又掃鞋底又用布擦,短短五分鐘便擦到皮鞋「立立令」,連柳俊江也大讚擦完鞋後,皮鞋像新的一樣。爭分奪秒的五分鐘背後,是康叔累積了二十年的技巧。

每次經過戲院里總是匆匆走過,一旁的擦鞋匠卻是留守這裡逾廿年,已成為戲院里的地標。他們每天低頭默默擦鞋,自力更生,見證戲院里的變遷,絕對是戲院里的一部分。這個專屬戲院里的街頭特色,不要等到失去才來懷念。■

◎舊時的戲院里,跟今日已不可同日而語。

◎小小檔口,康叔生財工具最緊要有腳踏、鞋油、鞋刷,再加一把傘,就可開工。
◎柳俊江捲起褲管,康叔不用五分鐘就擦好一雙皮鞋,背後是累積廿年的經驗。


◎Tissot Chemin des Tourelles 自動腕表以品牌製表廠1907年在瑞士力洛克(Le Locle)創建的街道命名。腕表全新研發80小時動力儲存,通過改良傳統的發條結構,提高了機芯的能量儲備。改良的機芯調節系統使摩擦減到最低,令機芯運作保持精準及耐用。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可靠拍檔。


TISSOT
「港.街.情」攝影比賽
為呼應Chemin des Tourelles系列以天梭表廠於1907年在瑞士力洛克創建的街道命名,香港TISSOT將以「港.街.情」為主題舉行攝影比賽,邀請多位來自不同界別的代表人物於他們最具代表性和回憶的街道拍攝寫真,由本港著名攝影師操刀,把各人的街道故事,透過相片、文字及影像與香港市民分享。
比賽日期由10月8日至28日,詳情可留意Tissot Hong Kong的facebook專頁。

www.tissot.ch
hotline: 2510 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