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JET - Machine - News - LeicaQ 忽然大眾化
電郵地址
密碼
submit
submit
CLOSE
issue JUL 2015 VOL: 155
2015-06-30 06:00:00
LeicaQ 忽然大眾化
百多年來,Leica都像是活在平行時空。此說並無貶義,皆因Leica向來有其精湛手藝及銳利成像作為招牌菜,從不用跟別人鬥快鬥細,自有一群追求質素的死硬粉絲追隨。不過近來Leica卻一反常態,推出的全片幅相機Leica Q無論在定價還是規格,都可說是大眾化之作。

於很多人來說,Leica就像一輛Maserati,從來都只是一場夢。當然,Maserati相比起來更是天價,但是一般用家在選擇相機時衡量過價錢、各種規格及質素之後,還是難以接受付出數倍以上的價錢去換取未必人人懂得欣賞的Leica質素,尤其在今日科技太快被淘汰,攝影太手到拿來的年代,Leica這種自成一格更非大眾心頭之選。近十年Leica和Panasonic合作,總算是神仙下凡,以相對入門的價錢給我等凡人體會一下Leica鏡頭的滋味。不過Leica值錢的,又豈止是一支鏡頭?從來,Leica相機都是一個套裝,銳利的鏡頭、堅硬的機身、復古的操作,以至那個紅點帶來的虛榮心,實在不是Leica頭、Panasonic身的產品能夠媲美。

Leica Q的出現叫大家驚喜連連,其一原因是其步伐比從前更加緊貼市場。眾所周知,輕便的全片幅相機是近年專業用家的新寵兒,不過市面上選擇暫時不多,傳統廠商如Canon、Nikon還未聞樓梯響,只有Sony Cyber-shot RX1系列最為出色(甚至已推出兩個型號),Leica Q在這時候出現,實在是一改過往Leica不追科技的形象。觀乎Leica Q及Sony RX1R兩個型號的規格的確十分接近,被大家認為Leica Q是衝著RX1R而來,再進行多番比較的確無可厚非。Sony RX1R及Leica Q同樣採用約2,400萬的全片幅感光元件,不同之處是Sony RX1R採用35mm標準鏡頭,Leica Q則選了更廣角的28mm焦距鏡頭,用途廣泛得多,特別是在拍攝風景的場合,優勢更明顯。另外,後者的鏡頭(Leica Summilux 28 mm f/1.7 ASPH.定焦鏡頭)更擁有達f1.7的大光圈,淺景深效果手到拿來,比起RX1R使用的Carl Zeiss Sonnar T* f/2光圈又略勝一仗。

更叫我們驚喜的是,再仔細研究Leica Q的規格及功能,會發現它比起Sony RX1R還有不少過人之處。例如Leica Q捨棄了Leica引以為傲的Rangefinder取景系統,改為使用更親民的電子取景器,而且還使用市面上最高解象度的368萬點LCOS屏幕,一做就要做到市場上最頂尖。需知道電子取景器雖是看似雞肋的功能,除了在陽光猛烈得看不到機背顯示屏(和扮有型)的情況下才會用得著,不過問題是若沒有跟機的電子取景機,要另加千多元配一個外置的話,相信又過不到大部分用家的心理關口,事實上Rangefinder除了是一解Leica用家的心癮外,實際操作不算方便,選擇電子取景器可謂明智之舉。另外,Leica Q內置影像穩定器,亦支援Wi-Fi傳相,比起不具備以上功能的Sony RX1R當然要加分。

全文請參閱155期《JET》。
issue MAR 2015 VOL: 151
2015-03-05 08:00:00
捕攝野生麻鷹
捕捉捕獵者的剪影,並不是容易的事,除了相機質素、遠程變焦鏡頭、攝影師的捕攝觸覺,還得要有環境生態知識。「成為生態攝影師,比一般攝影難多了,除了懂得拍,也要不停的觀察,對物種的行為舉止要有深入了解。」蘇毅雄﹙Samson﹚如是說。這次由佳能舉辦的《Hunt in the City》,邀請了兩位資深生態攝影師捕攝野生麻鷹,Samson便是其一。

Samson本身為生態協會創辦人,從二十年前已開始作生態捕攝,尤其熟悉鳥類和昆蟲類,當時因為一個研究功課,讓他從觀察者成為捕攝者。「當年因為功課,經常要出外考察,開初我只是用望遠鏡觀察鳥類,後來發現在課堂上報告的時候,只能憑空用文字口頭表達,始終不夠傳神。而且有圖片附載的同學通常會更高分,於是我也學習攝影了。」Samson從此開始了生態攝影旅程。

他直言,很多人質疑在香港研究鳥類,其實能不能畢業,實則香港乃是不世的鳥類寶藏。「我專注研究植物和生物之間的關係,尤其鳥類。香港屬於熱帶與亞熱帶之間的地區,有超過二千種植物,五百種鳥類,當中包括流鳥、候鳥、過境鳥、夏鳥,對於一個高密度發展的城市來說,能在石屎森林中坐擁如真正森林的多元資產,是一項非常難得的瑰寶。」

這輯以EOS 7D Mark II配備全新的EF超遠攝變焦鏡頭及輕巧超遠攝鏡頭拍下的,除了是麻鷹,還有大配角香港。「麻鷹可算是最能代表香港的猛禽之一,在香港還沒有認知為香港之前,甚至說,未有人類之前,麻鷹已經在這裡出沒捕獵。多年來香港的城市和鄉郊環境怎麼變,牠們依然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畢竟牠具備良好的捕獵能力,本身是雜食性動物,有韌力有彈性,跟香港人本來就很相像。」

全文請參閱151期《JET》。

text  | Billy
photo  | Samson So  | special thanks  | Can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