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JET - Fashion - Men - 社會︱時尚︱文化
電郵地址
密碼
submit
submit
CLOSE
issue AUG 2015 VOL: 156
2015-08-03 06:00:00
社會︱時尚︱文化
「時裝是神秘的一回事,沒有預定情況下,突然間不同範疇如衣服、美饗、美藝、文化等一窩蜂不謀而合朝著同一方向做類近的事,無人解釋到為何會發生,這是法國人口中的"l'air du temps",跟人相關,而設計師是控制或決定不到,他們感應街頭後反映出來,十分mysterious」,Diane von Furstenberg一語中的。

香江時尚文化?
近大半年發生了好幾件事令筆者和身邊朋友對時裝有感而發。

首先,是街道上的風景大不如前。早六、七年前,不說好壞,起碼也覺得香港還算好一個時裝之都,眺望街頭,是設計師衣服還是Zara臨模作也不緊要,至少那條食物鏈仍在,間中有些高人現身的fashion moment,多多少少還滲著大都會氣息的。 無奈,刻下境況會用「無時裝」來形容(已經撇開遊客在外);但重申這不一定指要穿名牌或高級服飾才算有時尚感。大家可能直接反駁話香港過去一年政、經動蕩,還風花雪月講時裝?老實講,社會因素並非放棄自己的藉口,社會重要變化的一刻不是某顏色衣服和絲帶便能代表族群的精神和靈感。

環顧歷史,時裝永遠能夠反映社會。大半世紀前的Mod和Teddy Boy、1958年巴黎學生運動的Beatniks、英國勞工階級Skinheads、1960s反戰追求和平的嬉皮士、1970s尾的Punk、1980s經濟蓬勃的優皮族(Yuppies)、1990s初GenX的Grunge、以至2000s英國市郊的Chavs或及後大巴黎外圈的Lascars等等,無獨有偶,都是年輕人作主幹。衍生出來的形象代表每年代的時裝歷史一部分,也成為後世代設計師循環再用的靈感。至於本土80後、90後、港女、中女、宅男等稱呼只屬低層次標籤,不能相提並論;甚麼韓風亦只是歌影視市場推廣的產物而已。跟朋友講到這裡,大家結論是:無法子,本地人自身對時裝和風格的意識型態學問根基不足,死症。但本市將近半世紀的高、中、低時裝零售也好算作教育罷,未有互聯網前,我們還不是看時裝雜誌長大的?友人隨即反駁:「現在的時裝篇幅絕大部分以填鴨式灌輸讀者買買買,硬銷鳩嗚消費模式,哪有時裝文化可言啊?」佢又啱。但在此也要考慮是否因為本地時裝媒體經常有理無理褒揚鼓吹所謂的「個人風格」所致,令到功力未夠的落得一敗塗地的結局,繼而影響街頭風景。還是,香港時裝文化已死?

套用前文DVF對l'air du temps的闡釋,其實時裝應能夠從街頭啟發出來,以上各種次文化或主流文化也可能從小眾擴大,牽涉範疇包括電影、音樂、美學藝術、文化(如展覽)、室內、平面和時裝設計,自然最重要還有生活中對人的行為舉止和消費模式。物以類聚,新興品味往往由小眾帶起,隨著時間直接影響主流經濟,這些品味久而久之繼續彰顯入屋,下游領導大市場,過程從前頭到尾持續五至十年。因此,月前有兩件事確定Hipster時代時辰已到。

先有一位對潮流無認識的友好見街上很多人蓄了鬍子,覺得挺好看的,問點解不也來蓄把鬍子;小弟急忙說明不適合自己外,也要聲明不是盲目跟風之流。那邊廂,法國電視台Paris Premiere數月前才特製節目《Hipsterie》,大談近三、五年間入侵巴黎的大方位勢力,慢十拍的電視台大造文章報道,此舉某程度上也證明Hipster已家傳戶曉,是時候要衰落了。

YUCCIE 新世代
兩個月前,主導世界潮流重鎮近十年,以男性主導的Hipster死訊此起彼落,散見外地文化媒體。當被商品化到盡便自然流失領導地位,基本上是物極必反的道理,張三李四也是Hipster時,誰還要趕尾班車?取而代之由新誕生族群Yuccie頂上。Yuccie是Young Urban Creatives的別名,某程度上依然來自GenY,結合Yuppie和Hipster的特徵。他們受過一定程度教育,嚮往大都會的方便和市郊舒適生命,認為自己值得追尋夢想之餘,更要從中獲得應有收益回報。

怎樣界定誰是Yuccie呢?根據Mashable.com寫手David Infante以自身出發的文章特徵而言,他/她們都生活於美國大城市如紐約、三藩市等,大多是生活顧問,深懂用Instagram特寫自我生命寫照,可以是愛用Uber和Tinder的電腦程式員,或是賣循環再生竹製眼鏡的精品店店東。大學畢業後,除非上過甚麼start-up集訓否則也還是會先入大企業工作,無奈這班80後、90後心底總有個創作夢,最終還是會放棄9-5高薪厚職尋夢去。隨手舉例,Infante認識從事金融的跑去搞音樂節、讀完MBA的轉做最niche的男裝網店、前律師去釀啤酒、會計師全職做五彩繽紛的襪子等;但他們的選擇並非因為有股企業精神或特別衝勁的生意頭腦,要清楚一點是Yuccies不會用財富界定自己,而看重財富與創意間的關係,亦即是話金錢並非工作的動力,他們認為構思概念是有應得價值的,滿意自我之餘也要得到別人或大眾認同。雖然絕大多數是外行業餘的,但就深信那概念是獨一無二、只此一家,希望接受認同的人支付自家創作構思,繼而獲利,亦即是想財思兼收。畢竟,Yuccies這類創意一族不甘被稱為Hipster,看在後眼者中可能又會視他們為Yuppies,但優皮坐擁更多的財富、股票、有車有樓、有名牌靚衫,追求奢華,所以Yuccies極其量只是優皮和Hipster的混合體,他/她擁有前者的成功優越,也有後者的創意理想。

全文請參閱156期《J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