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JET - Leisure - DVD - 他的熱情何其冷靜
電郵地址
密碼
submit
submit
CLOSE
issue FEB 2015 VOL: 150
2015-02-02 08:00:00
他的熱情何其冷靜
(1)在屋企睇完《Boyhood》時,望望電話,已經清晨5點幾—Why?屋企睇而不是在戲院?
(2)好耐冇喊(以致懷疑淚腺失去應有功能)的我,竟然眼濕濕—劇情好催淚的嗎?
先答(1):先旨聲明,我睇的是美版blu-ray而絕對不是甚麼網上在線觀看版。我當然好想入戲院觀賞,但場次實在太少;少也不是問題,真正問題是那些場次都不是一個要返工的人所能夠幫襯的……唔通請日大假去睇咩。
再答(2):劇情絕對不催淚(想搵半滴催淚位都難),我甚至可以好大膽咁講:《愛回家》某幾集劇情隨時比起《Boyhood》催淚10億倍。既然係咁,喊乜鬼?
原因可能是,我真的看到了時間的流動,時間在一群人身上所發揮的作用。用電影講時間自然不是甚麼創舉,但開宗明義用時間作為一齣電影的單位 / 命題,情況就好唔同。

回到1991年,Richard Linklater的《Slacker》,交代了德州Austin一班後生仔的尋常一天—但Richard要說的不是這班後生仔共同過了怎麼樣的一天,而是他們在這一天的不同時份各.自.怎麼過。拍法是這樣的:第一場,先描述人物A的小故事,差不多講完了,便把鏡頭移去附近另一個場景(注意,時間也跟隨著流動),改為交代人物B及C,如此類推……到最後,故事已經交代到人物L了,但之前的人物A至K都不會再出場。Richard要說的是同一天同一地方中不同時刻裡不同人物各不相關的小故事。

但Richard由始至終都不是Tarantino或Nolan,他不是要玩甚麼敘事技巧花招,他只是用最沉實的方法,去拍他感興趣的小人物——這班小人物共同呈現了上世紀一個族群的精神面貌,Slacker(或Generation X),一群對現實社會無法投入的(普遍高學歷)青年。Richard在批判他們嗎?肯定不是,他全程都在用不含主觀情緒的鏡頭,只是白描(Slacker是個帶貶意的詞,但Richard講到明,希望大家不要戴有色眼鏡去睇他這齣戲)。我愛《Slacker》,但我從來不會主動推薦人去睇,怕人睇完嫌悶。畢竟悶的其中一個標準是:沒有高潮迭起的情緒起伏。

全文請參閱150期《J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