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JET - Leisure - Music - 欣賞活著的藝術 — Richard Bamping
電郵地址
密碼
submit
submit
CLOSE
issue SEP 2015 VOL: 157
2015-09-10 13:00:00
欣賞活著的藝術 — Richard Bamping
音樂,是人與人溝通的一道橋樑,藉著作曲家及演奏者傳遞出的每一粒音符,
可讓聽者分享他們的每一段心路歷程、喜怒哀樂。

音樂亦是一種很獨特的藝術,「但與繪畫或是雕塑等藝術創作很不一樣,
音樂是一種活著的藝術(living art)。」

香港管弦樂團首席大提琴手Richard Bamping形容,每次演奏同一樂章都可能有不一樣的演繹,
那才是活著的藝術真諦。

欣賞歷久常新
亦因為旋律與節奏所組成的樂章擁有著無限的生命力和活力,也因為指揮樂團及樂手的不同闡釋及演繹,古典音樂能超越時空的限制,數百年來給欣賞者歷久常新的雋永感受,「我們都被稱為音樂家,但說到最原創的音樂家當然是作曲家本人,那就如一幅畫作的畫家……而於我們同時是演奏者的音樂家而言,演繹樂章的同時也可以有著自己的想法,這亦可說是身為演奏者的一種創作特權,但當然我們亦責無旁貸要呈現作曲家所想表達的原意。因此,作為一個音樂家,你永遠都在學習,每次演奏你都會發現到一些新事情,領悟到一些新東西。」Richard說音樂亦如我們生活的一部份,很難想像,活在沒有音樂的世界中是怎樣的,他說一般人若想捉緊音樂那變幻無窮的活著感覺,其實並不困難,你當然並一定需要接受正統的音樂訓練,只要:「聽得愈多現場演奏,你便愈會懂得欣賞!有些人說常聽錄音製作的唱片,之後去聽現場演奏時,發覺演奏出來的版本跟唱片不完全一樣,便感到失望,那實在有點可悲,其實他們是捉錯用神了!」

欣賞大提琴
雖沒像鋼琴或小提琴般常獨領風騷擔當舞台上獨奏的主角,但Richard強調,其實大提琴在管弦樂團中跟其他樂器的重要性不無兩樣,若認為大提琴被忽略,那只是一般人的錯覺而已,相反:「大提琴其實跟人聲很接近,尤其像男性的聲音,同時亦擁有很廣闊的音域,可能因為這個原因,不少人會選擇大提琴為他們最喜愛的樂器。」Richard自己便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六歲時父母送他一台卡式錄音機,附送的那盒卡式帶,一面收錄的是小提琴協奏曲,「而另一面收錄的是大提琴協奏曲,我一聽便愛上了,也立即懇求父母給我買一台大提琴,一年之後我終得嘗所願。」父母問他長大後的志願是甚麼,他當然選擇當個出色的大提琴手。Richard為大提琴發聲數十載,對於欣賞大提琴當然有不少心得,他說身為大提琴手,最愛的作曲家怎能不是巴哈,而Saint Saens的《The Swan》無疑也是很能彰顯大提琴幽美之處的經典樂章。若說能讓一般人更容易進入大提琴的演奏世界的話,「我會說馬友友製作了很多非常出色的唱片,有不少突破性的曲目,聽他的出品,你錯不到那裡的!」

重頭戲碼The Macallan Bravo Series
明年4月香港管弦樂團The Macallan Bravo Series的重頭戲碼,將是Sergei Rachmaninov(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領頭的指揮家將會是以演繹法國印象派作品見稱的Jun Märkl,我們引頸以待這場精采演奏之餘,Richard會否透露一些端倪,好待我們可作些準備?「那是一首非常浪漫的樂章,也隨時是被演繹得過份浪漫,以我認識的大師Jun Märkl而言,他是位非常精準的指揮家,每一細節,都要做到作曲家所想呈現的,他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肯定會是一絲不苟,不只浪漫,而且會是強而有力的。」至於這數個月我們需要準備的,就別無其他,多聽這首樂章便可夠適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