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JET - Fashion - Women - 她眼中的她
電郵地址
密碼
submit
submit
CLOSE
issue FEB 2015 VOL: 150
2015-01-31 08:00:00
她眼中的她
沒有歧視成份,但不論髮型師、化妝師、皮膚科醫生、整容醫生等服務女性的行業,有不少也由男性主導,時裝設計師亦然─概括而論。男設計師打造的女性形像叫不少天下雌性垂涎,話雖如此,其實過去也曾有不少設計英雌名留青史,影響後世。

眼見今日眾多男卒中,奪得不同年齡層仕女芳心的為數不少,從雙十年華Carven到妙齡型格的Proenza Schouler,從芳華正茂崇拜Louis Vuitton的Nicolas Ghesquière到三十開外鍾情前任Peter Copping主理的Nina Ricci,繼而四十打後開始欣賞Alber Elbaz的Lanvin,又或是劃破年華界限的Giambattista Valli或Dries Van Noten,以上位位各有粉絲,各有知音。有些男設計師是幻想她的舉手投足,把夢想女郎投射出來;有些是祖母或母親的妝容打扮影響,經典例子有Jean Paul Gaultier。另一些是年輕成長時期受美藝和大眾流行文化的刻骨銘心,美學悠然而生。形形色色,當然他們身邊也少不了激勵靈感的繆斯一群。也許妳想成為他心目中的那個她之時,有更多人覺得女設計師能夠帶給妳的是另一種更切身感覺,無非因為女設計師自己是用家,很多時是做些個人生活所需,簡單講就是更清楚了解女人想要啥?而法國時裝史中有,設計英雌確實不少,二十世紀初有Jeanne Lanvin、Madeleine Vionnet、Coco Chanel等,說到下葉近代則不得不提Gaby Aghion創立的Chloé和Sonia Rykiel了。

柔中帶剛的CHLOÈ
大家熟悉的Chloé可能是1990s中後期由年輕Stella McCartney的搖滾女郎一段開始,接著由助手Phoebe Philo上任把品牌推至沸騰點,高峰過後,從Marni過檔的瑞典籍男設計師Paulo Melim Andersson為Chloé帶來新氣息,做出現代破格的功課卻未被接納,在屋中只短留數季。過後Chloé向曾是Philo的手下Hannah McGibbon招手接棒,短短數年間,帶品牌重返綺麗動人的陰柔溫婉。隨著高層換班Geoffroy De La Bourdonnaye上任,在2011年6月,另一不知名英國裔設計師被委任取代McGibbon,她是Clare Waight-Keller。出生於伯明翰,丈夫為建築師,Clare四十出頭,畢業於倫敦Royal College of Art,曾效力Calvin Klein、Ralph Lauren,曾跟Christopher Bailey和Francisco Costa為伍效力Tom Ford年代的Gucci和之後的Pringle of London。De La Bourdonnaye就是看中她的豐富履歷,對其設計欣賞外,更重要是在美國品牌工作經驗中學到對商業的不抗拒,以及懂得如何平衡創作和零售的重要性。

"I lived the life I wanted." 這句創辦人Gaby Aghion的名言是Clare最欣賞的,感覺她完全把這態度注入品牌和華裳中。 別忘記Aghion於1952年建立品牌時,法國時裝依然是couture主導的世界,Dior New Look修腰、全裙、細肩膊的女性形象是風向標。二次戰後當Aghion從埃及移居巴黎時,從這雙外來人眼中看那滿逸的女性化優雅,令她更想凝造些輕盈、更漫妙、更能接觸廣泛的成衣設計。1960s後,她開始引用外援年輕設計師的傳統。1966年,先有freelance皇Karl Lagerfeld,在往後廿二年,他重訂翻新的雪紡薄紗長裙、絲襯衫、搖曳的線條輪廓,打造了只此一家若即若離的iconic形象,為後來接棒的Martine Sitbon和上文提及的數位譜寫出Chloé DNA。四十年前的粉絲有積奇蓮甘迺迪、碧姬芭鐸、摩納哥皇妃嘉麗絲姬莉和名伶瑪利亞歌娜等,今日問到設計總舵時,她的答案十分簡單直接:「假如真要選的話,她不是名人icon,而是真正現實中的生活女人,這才跟Chloé精神一脈相連,有時,我會形容為姊妹風格,你就是愛她們那樣的配搭,很個人的。」就是這種非筆墨能言的無形感覺潛進中環獨立女性心坎裡去,繼而傾囊,就如屋中有云的"Once a Chloé girl, always a Chloé girl"。Clare上任初期其實並無特別感覺,到一年前左右,開始明白她文靜筆下的奧秘,品牌經歷幾許,卒之選對了一個如Gaby Aghion一樣了解法國女人衣櫥柔中帶剛的吊詭,一個堅持低調地講人著衫風格的品牌,Chloé就是這樣徹底的French。

全文請參閱150期《JET》。
issue JAN 2015 VOL: 149
2015-01-02 10:00:00
INSTA 2015
一年的開始是展望也是回望。2014年時裝界發生大事件不比往年少,除了從年頭到年尾設計師來去如風的音樂椅遊戲外,去年發生好幾件事不失啟發之餘,也預料大家lesson learnt過後,趨勢會於未來十二個月繼續進化,甚或推上另一層次,而Instagram正好是這陣子的歷史見證。

宣傳。突圍互聯網
一年前在社交平台議論紛紛,也許泛指大家在Facebook洗版,一年後的今日,隨著Instagram(IG)全球氣勢如虹,加上FB的跌勢,新形容詞多得一個奪命封面悠然而新。美國雜誌《Paper》秋冬號找來出位真人騷女星兼Kanye West太太Kim Kardashian當封面人物,並且請來筆者欣賞的法國名攝Jean Paul Goude為她操刀,JPG舊酒新瓶重用舊作"Champagne Incident"突顯Kim個人之處—人造臀,雜誌擺明做勢為封面標題"Breaking the Internet",正式面世前一周先把封面放上網炒起全球話題,繼而慢慢將其餘照片逐一發佈,整輯照片從後庭移向前園極為爭議,但不論正面還是負面,目標經已達到,你可以不喜歡或不欣賞Kardashian,但就不會忽視她這個刻意庸俗動作,從個人branding角度而言,她已贏到開巷。老實說,我看整件事唯一值得高興的就是引起普羅大眾再對Jean Paul Goude作品的興趣。這香檳事故過後,緊接有由品牌官方、設計師Riccardo Tisci和攝影師Mert & Marcus三大戶口把素顏Julia Roberts全新Givenchy黑白春夏廣告在IG合力突圍互聯網,在網上成功惹來談論。無論如何,IG已是時裝媒體和品牌的一大宣傳工具,類似事件方興未艾,2015年必然每月將有事件Break the Internet。

零售。時裝喻社政
繼Marc Jacobs在紐約的全軍綠表演後,十月初巴黎時裝周,其中一個騷特別食正世界大事,那是Chanel。原借用法國1968-70年爭取社會平等的學生運動作靈感,表演舉行之際正值世界頭條的香港佔中事件開始。在Boulevard Chanel上,模特兒三五成群出場,加上時裝騷音樂大師Michel Gaubert特選Pet Shop Boys的〈I'm not Scared〉作襯底,騷末模特兒浩蕩舉牌揸大聲公喊口號"Votez Coco!"為Coco拉票,爭取投票,整個諷刺表演既攞景又贈興,好比港台的《頭條新聞》。說時遲那時快,年底在巴黎Jean Paul Gaultier的僱員就因設計師宣佈不再生產成衣系列要面臨失業在巴黎上街遊行抗議。不少參與的員工穿上JPG的經典藍白橫間tee和乾濕褸,手持標語橫額由Avenue Montaigne步行到持有品牌大股東Puig的總部,而發言人已表示重整架構後希望將裁員降低至42名,主要是直接受影響的零售部。歐洲時裝業持續經濟不景,年初已現中國反貪對高級零售的影響,加上本港佔中事件的處境和俄羅斯的不穩政局等,直接牽連各大品牌2014年整體業績。預料2015年的沖擊不會比去年少,各大品牌已明顯有所動作,放緩中、俄兩大新興市場發展,加上內地人外遊的強勁消費力,造就品牌重對老市場如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地的投放,Valentino和Dior月前先後在紐約和東京發佈新系列不是沒有計算過的,類此動作2015年應將會漫延。

設計。歸故里、趕科場
講起Gaultier宣佈停止營運成衣部,從今只集中造高級訂製、香水和special project的消息,是設計師聰明果斷的決定。首先,我看Gaultier的設計依然是時裝界難得的天才,無奈未必與時並進,好些時裝評論對其近作甚為苛刻,尤其style.com的Tim Blanks更是不留情面的筆攻用設計師九十年代的高峰作比較;與同儕講起也為JPG深感不公,尤其近年他的表演已是僅有帶來時裝應有歡愉的一個,碩果僅存。無論如何,Gaultier的body of work已正在世界各地巡迴中,而他集中couture一舉令他搖身並列好友Azzedine Alaia身分,好一個易地而處像對時裝界舉中指以示不滿的態度。

全文請參閱149期《J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