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JET - Leisure - Art & Culture - 一期一會生死間
電郵地址
密碼
submit
submit
CLOSE
issue MAY 2015 VOL: 153
2015-05-04 06:00:00
一期一會生死間
經歷過災難甚至生死之間,總會讓人對生命有新的體會;重大的災難甚至會改變一個社會和民族的思想。2011年日本東北大地震已經過了四年,災區重建工作漸見成果,國家經濟慢慢復甦,雖然部分災區的居民依然無法回到家鄉,但生活似乎已趨正常。不過,這場日本現代歷史上最嚴重的天災對日本國民心靈的影響並沒有減退,不少藝術家也因此改變了創作的軌跡。

四年前三月十一日發生的九級大地震死亡人數高達一萬五千多,失蹤人數超過兩千,摧毀了福島核電廠反應堆,對當地人民的健康以及環境污染的影響無法統計。災難過後,很多日本人都反思經濟、技術強國背後的代價,以及生命的脆弱和無常。不少藝術家高調地反核,例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組織了「再見原發」運動,舉辦講座、示威,呼籲國民支持「零原發」,有些則把想法以作品回應。過去幾年我見過的日本藝術家都表示,或多或少受到大地震的影響而有新的創作方式或主題。2012年,屬於村上隆旗下公司的高野綾在香港某畫廊舉辦畫展,展出的都是她在大地震後的作品,主角從帶點情色的夢幻少女變成災區的兒童。高野綾表示地震發生後她去了災區,看到海灘滿目瘡痍,原來是兒童遊玩的地方變了廢墟,感覺很難過,於是想在作品中展示兒童充滿童趣、正能量的一面,而她本人也因為地震改變了對物質生活的看法,甚至成了素食者。村上隆在近兩年的作品中提出大家對世界種種災難必須反思,包括天災與人禍,他在2012年創作了高三米、長達一百米的超大繪畫作品《五百羅漢圖》,以大型雕刻作品與抽象繪畫組成,描繪有限的生命與無限的大自然交錯的關係,並以佛教敬奉五百羅漢的典故以祭地震受難者。(這幅巨型作品將在今年十月在東京森美術館展出。)

在地震災區出身、家人依然住在該處的奈良美智,也許比其他藝術家更能感受切膚之痛。目前在香港的大型個展以「無常人生」為主題,箇中意義不言而喻。奈良美智與村上隆同期,可以說是最具影響力的當代日本藝術家,兩位都是以接近漫畫的作品受到注目,初期甚至曾經引起究竟他們的作品是否可以稱為藝術品的爭議。其實,奈良美智的作品看似簡單──大部分都是小孩和小狗,線條簡潔,很多集中小孩的面部表情──卻包涵了他對自我、童年、以至人生的看法,正如展覽策展人、東京森美術館館長南條史生形容:「奈良美智的作品經常出現小孩。他們孤身隻影,看上去不太快樂,有時更帶點不友善。他們來自奈良美智的回憶,從畫中窺探,引起我們注意,同時挑戰我們。」

看似漫畫,卻又帶點無奈和悲傷是他作品的特色,這種淡淡的悲觀色彩,在2011大地震後來得更為濃烈。奈良美智住在離開福島核電廠一百公里外,從家回到位於青森縣的老家總會經過海嘯蹂躪的地方,所以他是實實在在的「災民」。看到家園被毀,當時只關心災區居民的安危,藝術是完全沒有考慮的,令他深深感到無力,這種無力感,令他在災後半年連一幅作品也無法完成,之後他參與了災區工作,慢慢恢復了創作。

全文請參閱153期《JET》。

text  |  蘇媛
photo  |  Asia Society Hong Kong
issue APR 2015 VOL: 152
2015-04-06 08:00:00
愛織籃的簡樸
傳統文化藝術與創意結合,現今不少大小品牌都喜歡舉辦一些特色展覽,五花八門創意無限,但眼花撩亂的同時,還是特別喜歡無印良品的展覽,簡簡單單,秉承品牌以「素」為宗旨與簡約設計為理念,好像這半年間Atelier MUJI展示會就列出過日本各地傳統吉祥物、天然藍染、手造心思等等主題,今次就是「生活道具-織籃」展示會,由即日起至4月24日於無印良品海港城店Atelier MUJI舉行。

實在少見純粹以「織籃」作為展覽主題,大抵博物館也只會擺放少數織籃展品,畢竟織籃俯拾皆見,真的很簡樸平實,只是利用一條條籐枝或竹篾交錯編織而成,偏偏如此簡單重複的工序,更呈現出工匠精巧手藝,是生活工藝品的最佳見證。

要知道,古時的人類早已懂得就地取材,除了以泥土、沙石造出各式生活工具,亦會利用天然植物等素材編織籃子以盛物。據考古遺址表明,大約公元前8000年,中東織造技術被用來做筐子,而真正以交織技術所造的籃子,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出現。時至今日,很多東西如文字、硬幣、衣服都有一連串的進化史和演變,看來唯獨織籃未有太大改變,仍然是一條一條的材料、一手一手的製造,不論是收納物件還是美化家居,仍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具。

全文請參閱152期《J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