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JET - Leisure - DVD - 對於孤獨他們選擇保持緘默
電郵地址
密碼
submit
submit
CLOSE
issue JUN 2015 VOL: 154
2015-06-17 06:00:00
對於孤獨他們選擇保持緘默
先交代寫蔡明亮的原因:因為台灣中影剛剛推出了他頭三齣電影的數碼修復版blu-ray套裝,而我立即買了。

唔知點解地,台灣幾位名導演中,侯孝賢的戲我一齣都未睇過;楊德昌,睇過幾齣。反而蔡明亮的,近乎睇晒。可以咁講,他主導了我對某個年代台灣電影(以及台北)的認知。

蔡明亮第一齣電影《青少年哪吒》上映時,1992年。我讀緊高中,心郁郁,想學人睇一些非主流(或所謂藝術)電影。當時偶爾會買《電影雙周刊》,知道了台灣有這麼一個導演,但戲名吸引唔到我,冇睇(事實是也不知道有甚麼途徑睇到)。

兩年後,同樣透過《電影雙周刊》,知道了蔡明亮憑《愛情萬歲》奪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文中有段大概咁寫:全齣戲沒有配樂兼近乎沒有對白,只用極簡約電影語言描寫了台北三個浮世男女的孤獨。

沒有配樂兼近乎沒有對白——就是這兩點,嚴重地吸引了我。當時我沉溺在勁多獨白和配樂的「《東邪西毒》式孤獨」,難以想像在冇嘢講交代心境兼冇音樂渲染情況下,怎樣描述孤獨。可惜,我同樣不知道有甚麼途徑睇到。

有一天,我在旺角二樓書局買了《愛情萬歲》劇本集。我從未睇過這種劇本。我一直所認知的劇本都是寫滿對話,但《愛情萬歲》劇本主要是角色的一連串動作和行為的描述,很細緻地描述,從描述我大致想像到畫面,以及經由行為和動作所呈現的角色心理。看著,像看一本沒甚麼對白的小說。

2003年終於首次看到蔡明亮的戲,1997年的《河流》。在藝術中心,陪朋友睇,一入場才知大鑊——冇字幕。我怕自己聽唔明國語對白。但事實證明,我的顧慮是多餘的。

(在蔡明亮安排下)裡頭的人都不太說話(說得最多的可能是友情客串的許鞍華),做的,也只是一些你同我日日都會做的行為:吃,喝,拉,撒,睡——偶爾做愛或自慰。而且沒有配樂(其實我們的日常也不會出現甚麼配樂啊),但畫面不是完全寂靜,還是會像日常生活聽到塵世間種種(與你我無關的)聲音:車駛過的噪音、快餐店鄰桌客人的對話,以及大量你我分辨不出的雜聲。經由日常,蔡明亮說了一對父子由隔閡走至親近的不倫故事——而重點是,兩人各以孤獨作為生活基調。

散場後,朋友和我由藝術中心穿過天橋回到鬧市,足足二十分鐘冇講過半句嘢,或許我們不知道可以講甚麼,又或是突然明白到,有些感受原來真的不能用言語說明。

全文請參閱154期《JET》。

issue MAY 2015 VOL: 153
2015-04-30 06:00:00
胎內重生記 — 潘燦良、林沛濂
認識林沛濂,最初是因為舞台劇《笑之大學》(陳文剛、鄧偉傑主演版本),得知他是劇壇日本通,致力在港推動日本戲劇。最近他找來了蘇玉華、潘燦良一同飾演日本經典舞台作品《胎內》,特別於僅僅九十個座位的牛棚劇場演出,透過三個日本人的角色探討戰爭對人類的影響,揭露人性及生命的真諦。今次兩位男角潘燦良和林沛濂現身說法,細訴該劇演出的來龍去脈。

《胎內》是日本著名劇作家三好十郎於1947年的舞台作品,故事講述於戰後不久,男性商人花岡金吾(潘燦良飾演)生意上觸及貪污而被追捕,並與他的情婦村子(蘇玉華飾演)一同出走往深郊並隱藏於一山洞,卻發現了垂死士兵佐山富夫(林沛濂飾演)亦藏身於此。其後三人因地震而被困於山洞,只餘下少量糧食,洞內的氧氣漸變稀薄,三人在未知生死的境遇下,分別露出最真實甚至最醜陋的本性,並揭示戰爭對人類的啟示和影響。劇目取名為《胎內》,除了象徵密封山洞的故事場景外,更有人類在母胎蘊釀、新生、重生的意思。

雖說是日本經典劇作,但礙於語言上的不通,香港人未必聽過看過。居日多年的林沛濂憶起2003年曾經欣賞此作,看罷受到很大衝擊,期望有天能把它帶來香港。「這故事很簡單,三個人經歷地震後被困於山洞,思考人們對生存及生命這回事,給我很大啟發去注視一些自己已擁有的東西,珍惜身邊的人和事。這幾年間,機緣巧合下認識了潘燦良和蘇玉華,一起合作過《脫皮爸爸》,發現大家對日本文化和戲劇很有興趣,有些理念和《胎內》角色都很相近,所以大家都希望一同演出。」
連續奪得最近兩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主角的潘燦良坦言,他和蘇玉華都喜歡到日本旅行,一向欣賞日本人對生活和生命的追求。「我對日本文化認識不深,只能片面地說,日本人對自己的各方面,均有一種不會得過且過的個人滿足感。而且他們對於『道』的哲學,例如劍道、茶道等,都對學問和思想有極高要求的層次,所以演出《胎內》是一個難得機會,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鑒日本精神。」他又指出,不諳日文的香港人難以接觸或理解日本戲劇,難得遇上林沛濂向他們推介這齣大師作品。「研究劇本時,我覺得挑戰很大,因為劇本很精密,劇作家所寫的每一句對白同樣經過深思熟慮,當我們想刪減任何一句,都覺得很困難很掙扎。能夠拿到這麼好的材料,作為演員已經很有滿足感了。」

全文請參閱153期《J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