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Only variable references should be returned by reference

Filename: core/Common.php

Line Number: 257

JET - Leisure - Music - 欣賞活著的藝術 Michael Wilson
電郵地址
密碼
submit
submit
CLOSE
issue NOV 2015 VOL: 159
2015-11-09 14:00:00
欣賞活著的藝術 Michael Wilson
音樂,有一種很獨特的現場流動性,
能讓每位參與者(包括演奏者與聆聽者)即時同步感應那變化萬千、
瞬間柔腸寸斷、瞬間又氣勢磅礡的當下感覺,
那亦是這種所謂活著的藝術(living art)要人用心去欣賞的主要原因:
「在不同的音樂演奏中永遠都有其永恆的一刻,而演奏者亦責無旁貸,
要給受眾分享那音樂中的每一個永恆時刻。」
香港管弦樂團首席雙簧二墀管樂手Michael Wilson亦強調,
欣賞這活著的藝術,亦要有「期待那意想不到」(expect the unexpected)的心理準備。

意想不到雙簧管
Michael與雙簧管結緣,亦是個「意想不到」的最佳例子:「我自8歲起加入教堂詩歌團,直到12至13歲(我想是13歲吧),我每天都在唱,但那時我的聲帶因受傷不能再唱後,便要找樣東西可讓我繼續,雖不是唱歌,但也可以樂器來維持我的音樂(發展),我記得那次當我在學校聽到雙簧管的聲音,就徹底被它的聲音所吸引著了。」當時因未能繼續高歌而感到失落的他,因感受到雙簧管那極像人的音色,而重拾音樂生命的曙光,從後亦一直與雙簧管為伍。

不由自主的自發性
雖然雙簧管在巴洛克時期以後便好像常被人所忽視,不像鋼琴或小提琴般往往擔當獨奏角色,但Michael所著眼的,是樂章的整體,而不單是獨奏部份:「雙簧管本身是很獨特的,在交響樂章中它會有很多悲哀的音調,同時又會很憂傷,這樂器的本質是不能有很大起伏的,它沒像單簧管或長笛般具彈性。我會更加看重雙簧管於交響樂團中的角色……雙簧管在樂章之中,要知道何時應隱藏,何時應在長笛之下,何時應與單簧管一起,你一定要知道甚麼時候應被聽到,甚麼時候應該收藏起來,那是一種創作的過程,常常都在發生的,我就是最喜愛那種不由自主的自
發性。」

重頭戲碼The Macallan Bravo Series
事實上,除巴哈、泰勒曼及莫札特有專為雙簧管而作的協奏曲外,雙簧管在不少樂章中亦有很獨當一面的表現,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韓德爾的《Arrival of The Queen of Sheba》及葛利格的《皮爾金組曲》等,若說要在家靜心欣賞雙簧管唱片呢,Michael建議:「聽François Leleux的(雙簧管)CD便一定不會錯,他剛完成了斯特勞斯雙簧管協奏曲的錄音,我亦曾在這裡欣賞過他的現場演奏,也是非常出色。」然而,我們最期待的,還是明年4月香港管弦樂團The Macallan Bravo Series的重頭戲碼—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到時Michael將與法國著名指揮家Jun Märkl合作。在此率先問問Michael,我們應怎樣去「期待那意想不到」的呢?「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是一首永恆的、極其浪漫美麗的樂章,能與Jun Märkl合作我感到很興奮,浪漫的作品很容易便會沉湎於悲哀之中……太多沉湎便會是一潭死水,為何我這樣說,因為Jun Märkl很清楚知道怎樣推進,不會讓它掉入泥沼之中……。」■

text  |  Irving  |  photo  |  Jack
issue NOV 2015 VOL: 159
2015-11-04 17:00:00
埋葬 二字頭 盧凱彤
演唱會宣傳海報第一版,是盧凱彤躺在一個結他形狀的棺材中;然後演唱會的主題曲,歌名叫做〈29歲的遺書〉,聽落真是「啋」幾聲。但是知道她過去兩年因燥鬱症帶來的痛苦經歷,你會明白她在快將告別二字頭之際,何以如此決心要將過去的自己埋葬。死過,才能復生,當下的盧凱彤,自覺生命提升了,這段用血用淚換來的經驗,寶貴又昂貴。

寫一封遺書
at17拆夥,不知不覺已經五年,盧凱彤單飛之後,不間斷創作,用心聽過的話,會發現曲詞都瀰漫著一份隱隱的傷感,其實外人早應猜到她是dark底的。所以年初獲悉她患燥鬱症兩年,也不怎樣意外,只是為她擔心。來到年底,她慢慢站起來了,用「Rockmui 29 live in Hong Kong」演唱會的海報告訴大家,她埋葬了,然後又復活過來。「第二版宣傳海報中我頭戴著一個結他蠟燭,是慶祝三字頭的來臨,我重生了,也是時候將過去所有快樂、不快樂、燥鬱、悲傷的回憶抹去。」以「29」來做演唱會主題的概念,來自一齣2004年上映的英國電影《9 Songs》,Ellen本來希望用二十九首歌串連整個演唱會,一首歌代表一歲,後來覺得不應該定下這樣的規限,於是改變主意。「現在是用一個section代表一個階段的我,讓大家感受不同年代的盧凱彤,有dark的、浪漫的、陽光的、狂躁的和歇斯底里的。」

趁演唱會的機會,盧凱彤乘機找黃偉文為她填詞,〈29歲的遺書〉,完全體貼了她的心情。「我寫給明哥的〈親愛的瑪嘉烈〉是Wyman填詞的,我一直覺得是牽引著我們的一條線,不過還未有機會撮合我們,直到演唱會我就的起心肝邀請他幫忙。我告訴他海報的理念後,他一口答應,並且即時提出〈29歲的遺書〉的歌名,還叫我在海報中放下一個信封,象徵著遺書,結果整件事變得十分呼應。」Wyman填詞之前問她,要告別二字頭的一件東西那是甚麼,Ellen的答案是恐懼。「對於事業、自己、人事等等,我在二字頭都一直畏首畏尾,我覺得是時候跟這樣的自己說聲再見。」Wyman寫下的「揮揮手告別這字頭/今天起快樂我自求/不想將畏懼當最知心朋友」直坎到盧凱彤深心處,「將漆黑當做發光煙花前奏」更是她廿九歲的總結。

盧凱彤回顧由二十至二十九歲的十年,是人生一個重要的成長里程:「決定不讀書,正式入行,at17拆夥,單飛推出《掀起》唱片,簽了唱片公司然後又回復自由身,病了兩年,這些事情都是在這十年發生。」來到二字頭尾聲,她自言最大的收穫是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節奏及步伐。「這不限於工作,而是我終於知道自己作為一個人想過怎樣的生活,在各方面之間拿捏到平衡。」明年三月便三十歲,數字上的變更提醒她快將踏入一個新階段,盧凱彤希望可以找到做人的重心。三十歲前的巨變,還包括不再簽約唱片公司。早十年八年,獨立歌手可能不易當,但今時今日,網上社交平台的宣傳效果比一切銀彈攻略更有效率。「尤其是有情緒病之後,更加覺得應該用自己感到舒服的步伐去行,獨立發展之後制肘少了,我可以控制做多少工作、甚麼時候做,這是一個很好的timing。自問我們這個團隊的能力是不錯的,網上平台和其他傳媒都幫到我們很多,我想,這個年代我很相信只要你做得對就會得到大家支持,我又不是要很多很多人喜歡我,也不需要任何花邊新聞,現在已經很足夠。」

要命還是要藝術
盧凱彤患上燥鬱症的日子,一直靠吃藥、左手畫畫來治療,現在手臂滿滿的紋身,也是她當時宣洩情緒的記號。雖說現時已病癒,但Ellen還需要多吃藥兩年,藥物的副作用一直影響著她的創作。「我以前對每一件事都有看法,感情豐富得多,每日看一篇新聞已經可以寫到一首歌,感覺自己和社會、生活十分緊扣。而在我燥鬱症最嚴重的日子,寫下的歌詞是我覺得這輩子最好的。但是現在由於藥物是一種情緒穩定劑,會將我所有感覺壓抑,無論那是正面還是負面的感覺,令我變得很抽離,對於身邊的事缺少了同理心。」Ellen自言最近根本作不了曲,或者作了也覺得不喜歡,更加失去了音樂創作從前給她的滿足感。「以前寫好一段歌有種沾沾自喜的感覺,覺得這是自己才華,有優越感,我現時找不到這個click。」現時她的情緒穩定,但就變得不願思考,不願出街,好像整個人停頓了。因為這樣的副作用,Ellen曾經考慮過停藥,不過還是時刻提醒自己要吃下去。「如果要顧及創作方面,當然不應該繼續吃,但不吃藥實在很危險,對藝術生命好的事未必是對整個人都好,要為藝術而犧牲的話那犧牲畢竟也太大。我只能跟自己說,寫不到歌的話就休息一會啦,又不會死人的。」

全文請參閱159期《JET》。
ext  |  Ernus  |  photo  |  Kit Chan
 hair  |  John Hui@Hair Culture
makeup  |  Hubei Har
location  |  古道具公園﹙http://www.par-c.com/﹚